物流服務是指物流供應方通過對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管理等功能的組織與管理來滿足其客戶物流需求的行為。現代物流是借助現代科技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力量,對社會現有的物流資源進行整合,實現物品從生產地到消費地的快速、準確和低成本轉移的全過程,獲取物流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相當優配置。
隨著全球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深度推進,以及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廣 泛運用,全球物流業的發展經歷了深刻的變革并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前,現代物流已經發展成包括合同物流(第三方物流)、地面運輸(公路和鐵路系統提供的物流)、快遞及包裹、貨運代理、第四方物流、分銷公司在內的龐大體系。中國物流業市場規模位居全球第一,美國位列其次,預計未來幾年,全球物流業仍將快速發展。
目前,現代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是從基礎物流、綜合物流逐漸向供應鏈管 理發展。供應鏈概念是傳統物移理念的升級,將物流劃為供應鏈的一部分,綜合考慮整體供應鏈條的效率和成本。供應鏈是生產及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zui終用戶活動的上游與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鏈結構。供應鏈管理滲透至物流活動和制造活動,涉及從原材料到產品交付zui終用戶的整個物流增值過程。供應鏈管理屬于物流發展的高 級階段,供應鏈管理的出現標志著物流企業與客戶之間從物流合作上升到戰略合作高度。物流企業從基礎服務的提供逐漸轉變為供應鏈方案的整合與優化,在利用較少資源的情況下,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一、中國物流業發展現狀
在中國,現代物流業屬于生產性服務業,是國 家重點鼓勵發展行業。現代物流業作 為國民經濟基礎產業,融合了道路運輸業、倉儲業和信息業等多個產業,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可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其發展程度成為衡量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2010-2017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從125.4萬億元攀升至252.8萬億元,實現 10.53%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社會物流需求總體上呈增長態勢。
2017 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 252.8 萬億元。從構成上看,工業品物流總額 234.5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進口貨物物流總額12.5萬億元,增長 8.7%;農產品物流總額 3.7 萬億元,增長 3.9%;再生資源物流總額 1.1 萬億元,下降 1.9%;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 1.0 萬億元,增長 29.9%。
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逐步擴張的同時,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速度和專業化程度不斷提升,我國社會物流效率有所改進,物流市場環境不斷轉好。行業內普遍以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占 GDP 的比例來評價整個經濟體的物流效率,社會物流 總費用占 GDP 的比例越低,代表該經濟體物流效率越高,物流產業越發達。 2010-2017 年期間,全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從 7.1 萬億元上升到 12.1 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7.91%,體現出我國物流行業在需求旺盛的情況下,物流總費用規模也不斷擴大。在此期間,全國物流總費用與 GDP 的比例從 17.8%下降至14.6%,物流效率總體有所提升,但是較發達國 家的物流效率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改進空間。
二、物流行業發展趨勢
網絡信息技術升級帶動行業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涌現。隨著信息技術和供應鏈管理不斷發展并在物流業得到廣 泛運用,通過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貨物運輸過程的自動化運作和高 效化管理,提高物流行業的服務水平,降低成本、減少自然資源和市場資源的消耗,實現智能物流。現代物流行業兼并收購趨勢明顯,行業整合加速。自 2005 年開始,中國物流行業受經濟環境波動影響、國 家政策刺激以及行業自身發展的三重因素影響,企業并購熱潮不斷,成為物流產業增長的新驅動力。2015 年以來,各類資本不斷挖掘物流企業的投資機會。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出版的《中國物流發展報告(2015-2016)》中不完全統計,從 2015 年 1 月 3 日至 12 月 9 日,中國物流行業公開融資 58 起,大部分是新型的平臺型商業模式創新企業,同時物流企業也通過兼并重組等多種方式,實現規模化和協同化運作。2015 年,四大航運央企啟動重組,預示著市場向強勢企業進一步集中,物流行業的集中程度將逐漸增加。 物流行業服務不斷向供應鏈兩端延伸,逐漸與制造業建立深度合作。物流企業從相當初只承擔簡單的第三方物流,逐步拓展到全 面介入企業的生產、銷售階段,并通過整合供應鏈上下游信息,優化企業各階段的產銷決策,物流企業專業化服務水平和效益顯 著提高。在國 家政策的鼓勵和引導下,更多物流企業向提供供應鏈服務方向延伸發展。
三、物流行業供求狀況及變動原因
物流行業供求狀況主要受到國民經濟發展和波動的影響,行業需求側來源于實體經濟的各行各業,行業需求端的變動帶動供給側的轉型。總體上,我國物流需求不斷上升,需求結構繼續優化。自 2008 年到 2015 年,單位 GDP 的物流需求系數從 2.9 上升到 3.24,單位 GDP 產出對單位物流總額的需求上升了 14.1%,國民經濟的發展對社會物流的需求不斷上升。(資料來源:《中國物流發展報告(2015-2016)》,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中國物流學會)從結構看,受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2015 年高技術產業物流需求同比增長 10.2%。隨著供應鏈體系的標準化方向發展,行業需求已經從裝備更新換代向物流供應鏈優化、物流服務標準化、可視化、透明化等多領域、多角度發展。 物流行業的供給側不斷轉型升級,倉儲、運輸以及綜合型物流企業在行業中的比例及結構也不斷優化,逐漸由傳統物流向供應鏈服務轉型。隨著需求側對倉儲配送要求的提高,原來低成本和高可控理念下形成的干線運輸、倉儲服務、配送分段分包的方式已經不能適應高 效率的需求,因此更多物流企業向倉配一體化方向發展。總體上,我國物流及供應鏈管理還處于粗放發展的階段,基礎型物流企業居多,能夠完成物流整體方案設計并實施的綜合型物流企業在物流行業中占比較低,綜合型物流企業的供應無法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
四、行業市場化程度
中國于 2001 年底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按照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于2005年12月開放物流市場,成為中國物流產業發展的轉折點,中國的物流業和分銷服務是相當早開放的行業之一,市場化程度較高。
本土物流產業近年來通過兼并重組、戰略調整、聯盟合作等多種方式,市場集中度顯 著提高。2016 年,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中國物流企業 50 強”,合計主營業務收入超過 8,000 億元,第 50 名入選企業門檻為 22.52 億元,比 2010 年提高 7.2 億元。截止 2015 年年底,我國 A 級物流企業總數已達 3,500 多家。其中,5A 級企業 214 家,具有標桿作用的領先物流企業群體成長壯大。
五、行業競爭格局
目前,我國物流行業發展水平與發達國 家仍存在一定差距。我國物流行業呈現低層級的物流服務商較集中,產品和服務同質化較嚴重,而綜合物流服務商較缺乏的狀況。基礎物流服務商大多只能提供倉儲、運輸等較為低端的物流服務,基礎物流服務商的市場進入門檻低,市場競爭激烈;能夠提供一體化綜合物流服務和供應鏈服務的現代物流服務商較少,僅有較少部分的領先物流企業可以參與企業采購、生產、銷售決策,共享資源、同擔風險,從物流環節對上下游產業鏈進行價值管理。
六、行業利潤水平的變動趨勢及原因分析
1、提供物流增值服務的能力 我國物流行業處于轉型升級期,大量物流企業仍然提供以運輸、倉儲為主 的基礎物流服務,企業規模小,利潤水平偏低。隨著物流企業從提供基礎物流服務向提供線邊物流、制造物流等供應鏈增值服務發展,物流企業將進一步融入到制造業生產過程和流通業的流通加工過程,不斷提升供應鏈效率,降低供應鏈成本,并結合大量物流設施和廣 泛的物流網絡,為客戶提供定制化一站式服務,以獲得更多增值服務收入,從而提升利潤水平。 2、先進物流技術與裝備的應用在人力成本不斷上升,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加大,綠色環保要求高的環境下,先進物流裝備與技術在物流企業經營中起到重要作用。加快引進先進技術與設備,從普通機械化到人機混合操作,從射頻條碼技術到智能監控,從半自動操作到全自動操作,物流裝備升級可以大幅提升物流企業的服務質量及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進而提升行業利潤率。
七、行業技術水平及技術特點
現代物流行業的技術特點主要體現在實體物流和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方面。實體物流技術主要涉及運輸、搬運、倉儲等環節上的通用設備。現代信息技術讓“信息流”主導“物品流”,通過信息化來實現“物流”的標準配置,利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智能交通技術、無線射頻技術、衛星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等現代物流技術,為實現物流過程的跟蹤、監控、管理等提供技術支撐,以及為事故發生后的應急管理提供了技術保障。而移動互聯網和移動支付技術均是物流服務的基礎保障,提供高 效便捷的用戶感受。在上述物流行業通信技術基礎上,細分行業領域對專業技術還有更進一步的要求。在化工供應鏈行業,由于不同化學品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差異大,對各類品名的包裝、堆存以及運輸均有不同的技術要求,并且物流過程會受到氣候、地形、道路、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在物流作業過程中,對包裝材料、包裝規格、儲存、裝卸、運輸、以及消防與防爆技術、防雷、防靜電技術等技術均有較高要求。
八、行業經營模式
現代物流行業中,企業的業務定位和投資方向各有側重,依據企業不同的業務側重、資產類型以及經營特點,我國物流企業可以分為以下兩種經營模式,不同模式決定著物流企業不同的發展方向:基礎物流服務商的發展依托于資源優勢進行拓展,一般擁有較大規模的物流設備設施,主要提供傳統運輸或倉儲服務;綜合物流服務以輕資產為主,通過整合現代物流資源,提供從采購到銷售的整體物流方案設計。
九、行業的周期性、區域性或季節性特征
物流行業屬于生產性服務行業,承運貨品涉及各個產業領域,其發展需要由制造業、零售業帶動,物流行業的景氣程度會受到需求端波動的影響。從 2014 年至 2017 年的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LPI)來看,現代物流行業并未顯現出明顯的周期性變化和季節性特征。
受到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影響,物流行業發展呈現區域性差異。目前,區域物流主要集中在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地區、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此外,“一帶一路”主要涉及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重慶、四川、云南、廣西等 9 個西部地區,將率先影響西北經濟區和西南經濟區的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交通走廊,啟動檢驗檢疫一體化、啟動港口區域合作、建立長三角集裝箱物流配載網等。總體來看,我國現代物流行業的區域性特點分歧并不顯 著,總體目標一致,區域性政策特點主要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